时间:2024/12/20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全文约字,配地图12张,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。底图为现代地图,用作古今地理对照。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鹤壁市行政区划范围。先秦时期,鹤壁市境内的朝歌城曾为商朝首都,到了春秋属卫、晋,战国则先后属赵、魏。等到秦国一统六国,设郡置县,其地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中。秦朝上图为秦朝末期。此时今鹤壁市境内仅存上图一县,属河内郡。朝歌县,秦置,位于今淇县城区。楚汉之际,项羽封司马邛为殷王,即以此为都。隋大业二年(年),朝歌县改名卫县,为汲郡治。北宋熙宁六年(年)废,元祐初复置,后再废,未延续下来。西汉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。此时今鹤壁市境内存在上图两县,分属河内郡和魏郡。黎阳县,西汉置,即今浚县行政建制的起源。黎山在其南,河水经其东,因以为县名。县城最初在今浚县东,明洪武三年(年)移治今址并改为浚县,延续至今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记载:东汉献帝建安五年,袁绍“引兵至黎阳,将渡河”,即此。西晋上图为公元年西晋时期。此时今鹤壁市境内存在上图两县,分属汲郡和魏郡。和西汉时期相比,朝歌县改属汲郡,曹魏时期也曾设置过一个朝歌郡,旋废。其余无大变化。隋朝上图为公元年隋朝时期。此时今鹤壁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,均属汲郡。清淇县,隋开皇十六年(年)分卫县置,位于今淇县东南。唐神龙元年(年)废,未延续下来。唐朝上图为公元年唐朝时期。隋朝时期的汲郡改名为卫州,治所也从卫县迁至汲县,其余无大变化。北宋上图为公元年北宋时期。北宋端拱元年(年),置通利军,治黎阳县。天圣元年(年)改为安利军,便是上图的行政区划。北宋政和五年(年),改为浚州。安利军(通利军、浚州)不是今鹤壁市第一个本土地级行政单位,但是第一个长期稳定的本土地级行政单位。元朝上图为公元年元朝时期。之前的卫县已废,后在蒙古宪宗五年(年)置临淇县,后并入淇州为州城,明洪武初降为淇县,这才是如今淇县行政建制的前身。此外,早期的浚州和淇州是辖县的。不过到了元朝此时,是不辖县的,类似今天的县级市。明朝上图为公元年明朝时期。和元朝时期相比,浚州和淇州都改为浚县和淇县,分属大名府和卫辉府。大名府属北直隶,卫辉府属河南布政使司。其余无大变化。清朝上图为公元年清朝时期。和明朝时期相比,清雍正三年(年)浚县改属卫辉府,其余无大变化。民国初上图为公元年民国初期。此时浚、淇两县属河北道,年废除道制,各县直属省管辖。建国初上图为公元年建国初期。年开始在汤阴县鹤壁集建煤矿,年设鹤壁办事处,年置鹤壁市(地级市),年降为县级市。年又升为地级市,同时在这一年,汤阴县属鹤壁市管辖。几年时间里,两者的行政隶属关系反了过来。此外,淇县年废入汤阴县,年复置淇县。年复置安阳专区,鹤壁又降为县级市,这一带均属安阳专区管辖。年,鹤壁市再升为地级市。当代随着年浚县、淇县划归鹤壁市,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。纵观鹤壁市行政区划史,秦朝时期的朝歌县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,可惜其行政建制在金朝时期废,未延续下来。现存至今的县级行政机构中,黎阳县西汉建制,延续至今成浚县,其行政建制历史为现存首县。最后说说鹤壁。鹤壁之名,最早见于《金史》,当时为鹤壁镇,属汤阴县。现代之后随着工矿的发展,几年之间从乡镇建制升为地级建制。鹤壁后来者居上,成为这一带的行政中心。已完结十一省、自治区行政区划史,治学不易,喜欢请多分享,感激不尽。资料来源:二十五史、太平寰宇记、元和郡县志、水经注等正史和地理总志。#鹤壁#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l/pgzl/8464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